内容转自 公众号-江苏大学数科苑
告别寒冷的冬天,春已至,花已开,柳绿花红,万物美好。但与此同时,春季天气忽冷忽热,是一年当中温度变化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,一不小心就会打喷嚏、流鼻涕。不过,除了身体上的感冒之外,春天更是“心理感冒”的高发季节。
春季为何易患“心理感冒”?
每年的3月至5月是抑郁症、焦虑症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,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,俗话说“黄花黄,人发狂”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:
1.春季气候变化剧烈,影响人的情绪发生波动。人体为了适应,体温调节中枢——下丘脑就会积极地进行调节,可能出现生物性代谢紊乱,出现情绪紊乱。
2.春季气压较低,春天气压较低,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,造成心理机能的混乱,从而诱发焦虑症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。
3.春天作为一年的开端,是新学期的开始,有些同学会急于改变自我现状,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,从而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,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。
春季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?
1.慢性疲劳综合征
表现为困乏、周身不适、情绪低落、压抑郁闷,生活乏味,失眠多梦,烦躁不安,爱发脾气,不想上学等。
2.躯体症状障碍
表现为头疼、咽部不适、胸闷、心悸、纳差、腹痛、关节痛等,门诊检查无明显异常,应该考虑是否由心理冲突引起。
3.抑郁性神经症
表现为心情沮丧、焦虑暴躁,心神不宁,脑中充满负面想法,沉浸于无力感,一到春季更为明显。
如何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情?
1.宣泄
向信任的人倾诉,运动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有效宣泄不良情绪。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,以免积压成疾。
2.转移
当情绪不佳时,可将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,如写字、打球、唱歌、购物等,避免长久地陷入不良情绪当中。
3.认知调控
当个人出现不适应、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,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,理清思路,冷静地做出应对的方法,叫认知调控法。例如当人非常愤怒时,常会做出过激行为,如果此时能够告诫自己冷静分析一下动怒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,就会使过分的反应恢复平静,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4.运动
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将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,转移注意力,暂时忘掉烦恼,运动中的竞技性能愉悦身心,调节不良情绪,从而缓解压力。
如何学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?
1.按时作息
按时作息,尤其不要熬夜。尽量在晚上11时之前就寝,保证每天拥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,调整生活节律,早睡早起,保存充足睡眠可以释放消极情绪,缓解压力,让人身心愉悦。
2.合理膳食
合理膳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,但对心理健康也有帮助。学会通过多样化食物选择、控制食物摄入量和合理搭配各类营养物质,获得全面的营养身体免疫力,做到身心健康。
3.适度运动
春天,草长莺飞,万物复苏,正是出门踏青,参加户外运动的好季节,呼吸新鲜空气,适度运动,能非常好的降低抑郁和焦虑情绪,通过运动,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会使人情绪开朗、精神愉快。
4.培养业余爱好
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,进而消除疲劳,以缓解紧张感,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。
面对压力,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调适?
1.深呼吸练习
闭目,缓慢吸气计数至5秒,随后慢慢呼气至8秒,反复进行此过程,每次持续练习5-10分钟,可有效放松身心。
2.冥想训练
在安静的环境中坐下,闭眼专注于呼吸,使思绪渐趋宁静。定期进行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,提升专注力和自我觉察力。
3.适量运动
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排解压力和焦虑情绪。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诸如跑步、游泳、球类等活动,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,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。
4.社交互动
与朋友、家人或同事交流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。你可以找一个舒适的地方,与他们分享你的感受和想法,或者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。
5.艺术创作
通过绘画、写作、音乐等艺术形式抒发情感、梳理思绪,同样有助于减轻压力。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,每周进行一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6.充足睡眠
保证每晚7-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,有助于身体与精神的恢复,减轻压力。
7.均衡饮食
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你保持身体健康,减轻压力。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、蔬菜、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食物。
